“偶然性”与“思维和存在关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唯物主义思想的起源

作者: 周阳

关键词: 《博士论文》 思维和存在关系 偶然性 唯物主义

摘要:早在准备和写作《博士论文》期间,马克思就已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了“思维和存在关系”,这一解释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国唯心主义:即在模态理论框架内,将“思维与存在统一”区分为“存在统一于思维”与“思维统一于存在”,并凸显“思维统一于存在”中“存在”与他者、社会的关联.但德国唯心主义主张“必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无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最终还是由个体自我的思维规定的,而思维是无条件的.与之相反,马克思则坚持“偶然性”,即“思维统一于存在”是有条件的:他者、社会的存在与自我的存在相关,而与思维不同,存在始终是有条件的.


上一篇: 《资本论》视阈中的当代金融资本崛起及其根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期刊信息
刊名: 世界哲学
World Philosophy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1-4318
CN:11-4748/B
邮发代号: 2-202
复合影响因子: 0.527
综合影响因子: 0.20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京ICP463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