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问题——帕菲特与海德格尔

作者: 朱清华

关键词: 自我 实体 主体 存在追求

摘要:洛克认为通过记忆将伴随经验的自我意识连缀起来,就构成了自我同一性.帕菲特对洛克的标准加以修正,形成了经验论自我同一性的高级版本.他进一步消解自我的重要性,而以一种经验论的“关系R”取代,认为由此可以在道德上摆脱自我的囚笼.在反对实体性的自我观念这一点上,海德格尔跟帕菲特一致,但是他并不同意知觉体验能够提供出自我,更不认同无自我理论.他用柏拉图的“木马喻”表明,恰恰先有自我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知觉和认识.虽然在存在论层面上的自我被海德格尔描述为在去存在或追求存在中构建起来的关系网络,但自我并不丧失其实存,本真的自我是存在的真理的本现之所.海德格尔同帕菲特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的分歧,展示出现象学同心智哲学的争执和对话的可能角度.


上一篇: 论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诠释学
下一篇: 论青年叔本华的“优越意识”概念——从德国哲学意志论转向的视角来看

期刊信息
刊名: 世界哲学
World Philosophy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1-4318
CN:11-4748/B
邮发代号: 2-202
复合影响因子: 0.527
综合影响因子: 0.20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京ICP4631453